围绕生态立市 做好“八山”文章全力助推本溪绿色发展
作者:邴忠友
我市地貌特征为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,林业用地面积1016万亩,占国土总面积80.5%,森林覆盖率高达76.24%,位居全省首位、全国第八,是辽宁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和最重要水源涵养林基地,先后被评为“国家森林城市”、“全国绿化模范城市”、“中国枫叶之都”。市委第十二届十次全会通过的《中共本溪市委关于生态立市推进绿色发展的意见》标志着“工业强市、文旅兴市、生态立市”三大发展战略从战略构想到落地生根。在本溪进入全面振兴、全方位振兴关键时期,全市林业系统要紧紧围绕市委生态立市发展战略,发挥“国家森林城市”品牌优势,积极探索构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形成机制,努力做好“大林业”这篇文章,力争将森林资源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、经济效益最大化,全力助推我市绿色发展。
严格保护森林资源,让“森林城市”变得更“绿”
全力防控森林火灾。以本溪森林高火险区综合治理、桓仁辽东高火险区综合治理两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为依托,着力加强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,全面提升森林防灭火综合能力,形成以本溪市区和两县县城为核心,逐步辐射我市全域的防火战略格局,确保森林火灾年受害率控制在0.9‰以下,有效避免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。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。加强检疫监测排查,全面做好以松材线虫病、松毛虫病为重点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,确保全市美国白蛾成灾率不超过1%,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.5‰以下,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0%以上。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。加大对木材加工厂点的监管,有效整治非法盗伐、运输、收购、加工林木行为。联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,严格查处非法猎捕、贩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行为。保护好以中华秋沙鸭、白尾海雕和红豆杉、双蕊兰为代表的国家珍稀保护动植物,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平衡。每年开展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、乱征滥占林地和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涉林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,做到有案必查,依法惩处,推动林业行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深入。加强各类保护地监督管理。逐步健全国家风景名胜区、自然保护区、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,不断优化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,严厉查处违建别墅等违法违规行为。发挥基层护林员作用,加强日常巡护检查,对存在问题严肃整改。到2020年,完成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工作,全市湿地总面积稳定在35.9万亩以上。严格征占用地林审批和采伐限额管理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,执行好青山保护规划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,严格按法定程序办理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。严格加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,科学编制“十四五”采伐限额,确保林木生长量大于采伐量,保持森林资源可持续增长。大力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。严格贯彻执行中共中央、国务院《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》,全面落实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和公益林补偿制度,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,采取荒山造林、人工更新、退化林分修复、森林抚育、废弃矿山治理等措施,改善林分结构,不断提升森林质量和生态效益。到2020年,全市完成营林造林6万亩。到2025年,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6.4%以上,继续保持全省第一。
有序开发森林景区,让“森林城市”变得更“美”
稳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。按照“千村美丽、万村整洁”的要求,从见缝插绿、建设每一块绿地做起,搞好宅旁、村旁、路旁、水旁“四旁”绿化。增加花草种植,因地制宜建设乡村风景林,留住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。到2020年,全市美丽示范村可绿化隙地绿化率达到80%以上。深入实施“森林七进”工程。继续开展森林进社区、进村屯、进校园、进库区、进路网、进企业、进公园工程,不断扩大城市森林公园和人均绿地面积。按照“景点全域化”、“全域景点化”理念,把造林绿化工作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,打造青山环绕、绿树葱郁,公园绿地、宜居宜游的生态山城。合理有序开发建设森林景区。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,扩大本溪县、桓仁县“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”影响力。发掘“山水林泉洞”资源优势,进一步优化林业营商环境,采取招商引资、农民入股等形式,建设一批设施完备、功能多样的森林公园、特色园区,打造享誉全国的“天然氧吧”和“避暑胜地”,推进我市森林旅游多元化、特色化、产业化,助力森林城市全域旅游业发展。
做强做大林下经济,让“森林城市”产品更“丰富”
持续深化林业改革。探索完善林权流转管理制度、集体林地“三权分置”运行机制,开发森林资源交易市场建设,争取更多金融机构支持林业产业发展政策。创新小农户和现代林业发展有机衔接机制,探索培育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(基地)”经营模式,建设“生产分散在户、服务统一在社、加工营销在企”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,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大力培育选树典型,激发改革主体活力,发展壮大家庭(私营)林场,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。到2020年,全市林业专业合作社达到438个,家庭(私营)林场达到80个;到2025年,全市林业专业合作社达到480个,家庭(私营)林场达到100个。深入挖掘特色品牌优势。发挥本溪县“中国刺五加之乡”、桓仁县“中国山参之乡”品牌作用,加大“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”、“中国森林中药材产业基地”和“中国森林食品产业示范基地”建设,保护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林特产品,打造全国知名商标和品牌,形成“一乡一业”“一村一品”的产业布局,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。做强做大林下经济。继续扩大以红松为主的干坚果、以林下参为主的林下中药材、以刺龙芽和刺五加为主的山野菜种植、以林蛙为主的林下养殖、以森林公园为龙头的森林旅游、以精深加工为目标的林产品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规模,集约化、规模化、品牌化、可持续化经营林地,壮大林下经济产业集群,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。到2020年,全市林下药材(山野菜)基地和干果经济林基地分别达到145万亩。到2025年分别达到150万亩,全市林下经济总量达到320万亩。
(作者系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、局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