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北药”产业助力我市农业转型升级
“北药”产业助力我市农业转型升级
(本溪日报,记者田贺)近年来,随着我市提出“北药开发”战略的深入实施,使“北药”产业成为实现药都全域化的主体产业,成为我市农业产业升级、农村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,经过几年发展,现已初步形成“北药”发展整体规划。
我市中药材生产以辽五味、刺五加、辽细辛、桔梗、月见草、黄芪等道地药材为主。近年来,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,种植面积已达9.81万亩,总产量2.32万吨,总产值达到29313万元,预计2015年末将达到12万亩。由于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,全市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已发展至48个,其中11个已被评为省级示范社,涌现了虹影、连才等一批带动能力强,经营效益好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。特别是省人参协会成立大会在桓仁满族自治县的召开,为“中国山参之乡”的桓仁注入了做强做大人参产业的活力,目前,桓仁县人参加工户已达到600多户。
在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下,中药材订单化生产程度不断提高。其中,东润中药材种苗有限公司与仙草堂药业签约合作生产锦灯笼中药材180亩;金砚生态珍品生产发展有限公司与辽宁琦润生物公司开展订单生产,今年共购置了15万段的木段原材料,建设大棚30栋;桓仁县农户与集安药厂订单种植平地园参,面积达到800亩。
与此同时,两县生产加工企业队伍建设步伐正在逐步加快,先后引进未来生物、修正药业、北京同仁堂、上海余天成堂、杭州胡庆余堂、北京鹤年堂、天津天士力等知名企业落户我市;新建了辽宁山参科技有限公司人参精深加工项目、天道助康公司中药材保健品精深加工项目等;其中,本溪龙宝(集团)参茸有限公司是我市目前唯一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,目前正在加紧扩建,新建6个加工车间。扩建后,将成为我市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中的“航母”级企业和领军企业之一。截至目前,两县药材企业(含保健食品企业)达到283个,2年内增加了31个,增长11%;完成投资16.28亿元,增长12%;实现产值171.6亿元,增长6%;实现利税22.6亿元,增长5.5%;直接和间接带动农户4万户,对我市中药材生产加工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。
目前,“本溪辽五味”、“连山关刺五加”、“桓仁山参”、“桓仁蛤蟆油”等一系列名牌产品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,远销欧亚非1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本溪县被省政府评为刺五加“一县一业”示范县,并获得“中国刺五加之乡”称号;桓仁县获“中国山参之乡”称号;我市获得“中国森林中药材产业基地”称号,“北药”产业发展影响力正在逐步增强,不断为我市农业的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