桓仁国家森林公园
桓仁国家森林公园原名桓仁库区国家森林公园,于1991年11月经原林业部批准成立。公园位于桓仁县城东6公里处,公园是由辽宁省最大的人工水库—浑江水库与两岸上的群山密林组成。总面积15000公顷,其中水域面积10000公顷。1998年5月委托陕西林业科技开发设计研究所编制公园总体规划设计。
“十五”期间,按照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,坚持滚动式发展原则,公园各方面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与壮大。
一、依托景观资源特点,着力发展水上游览项目。
公园内的浑江水库—桓龙湖水体广阔、碧波万顷、水质清澈,是辽宁省最大的淡水有机鱼生产基地,水库周围山峦起伏、群峰叠翠、森林茂密,非常适合水上观光游览。
根据这一特点,公园成立后,以开发水上观光游览项目为主。在2001年投资60万元购买3艘客船、5艘快艇,投资40万元改扩建码头。在2005年投资32万元,改造2艘客船,把原来的流线型旧船改造成画舫型游船,投资12万元更新快艇。现在公园拥有客船5艘,快艇5艘,总客位260个。现在我公园游船总体数量多、质量好、型号全,可以满足不同群体游览观光需求。游船年接待游客数量从2001年的1.5万人次上升到2005年的3万人次,平均年递增20%。
二、加强招商引资工作,大力推动公园建设。
公园于1991年投资开发建设万乐岛景区。该岛占地面积225亩,四周环水,岛上森林茂密,是理想的旅游度假场所。公园先期投资200多万元,建成集餐饮、住宿、游乐于一体的度假区,在1993年正式营业。在经营7年后,于2001年4月把万乐岛的经营权招商给辽宁实华集团经营。实华集团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,现已累计投资2000万元,将万乐岛建设成为以佛文化为主体的游览观光景区。岛最高点上建有全国最高的铜铸杨柳观音,庄严肃穆、巍峨壮观。还建有石窟佛像、龙华寺、魁星楼、文昌阁、财神殿等建筑,这些建筑掩映在绿荫丛中,与岛四周的山水构成一卷立体画面。万乐岛在2004年7月已重新对外开放,吸引大量游客来岛观光游览,取得很好的经营效益。2005年万乐岛接待游客5万人,实现营业收入300万元。
利用转让万乐岛的资金,在2001年我公园投资近200万元建塔山宾馆一处,占地面积12亩,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,宾馆拥有100张床位,餐厅可同时容纳120人就餐。
通过招商开发建设,不但把万乐岛打造成品牌景区,投资者得到投资回报,坚定投资信心,提高了公园的知名度,而且我公园利用所得转让资金,开发建设新项目,加快公园发展步伐,取得双赢效果。
三、理清公园发展思路,适时调整产业结构。
“九五”期间,公园的主要经济来源依靠木材生产收入。进入“十五”以来,我省实施天然林禁伐政策,由于公园的森林近85%为天然林,森林资源大部分分布在水库周围,90%的林地划分为公益林,林木采伐受限,公园的经济面临严峻挑战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更加坚定发展旅游业的信心。制定“十五”期间公园的发展思路是:在培育和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,以塔山宾馆为依托,游船为链条,万乐岛为带动,打造公园旅游产业链条,实现公园经济收入以木材生产为主向森林旅游业为主的转变。“十五”期间,公园自身在森林旅游业上累计投入资金400万元,先后改建塔山宾馆、改扩建码头、更新改造游船等。通过资金投入,大力改善公园基础设施建设,完善旅游服务接待功能,基本可以满足游客来公园的旅游需求。
2005年的公园旅游业收入实现120万元(不包括万乐岛),比2000年提高4倍。通过旅游业的发展,不但解决公园经济来源问题,而且妥善安置一部分下岗职工的就业。并且公园职工在旅游旺季集中忙旅游,旅游淡季分散去护林,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。通过旅游业的发展,提整了公园的产业结构,为公园的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找到结合点,通过旅游业的收入反哺到公园森林资源建设上,实现公园可持续发展目标。
“十五”期间,公园完成造林 2200 亩,完成抚育6500 亩,完成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4560亩,建设固定管护站2处。
回顾“十五”期间公园工作,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。主要表现在:由于公园建设资金投入不足,景区、景点开发建设不到位,造成游乐项目单一;旅游管理服务人才匮乏,不能满足公园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等。